淺談肘隧道症候群(Cubital Tunnel Syndrome)

#撰文/ 台灣大學物理治療系 實習物理治療師 李沛衡 
#指導/物理治療師 新衡物理療所 蒲相霖 

(版權所有,如欲轉載請來信告知)

    近期中華職棒受到注目的新聞,富邦悍將本土王牌江少慶在今年中職明星賽獲選為明星隊先發投手,但上場後一球未投,便退場休息,這是為什麼呢?1

    江少慶在6月23日的比賽中受傷,醫師診斷為「右肘韌帶部分損傷及神經壓迫發炎」,初步評估不需要動手術,目前採取保守治療(PRP)及復健訓練恢復,估計1個半月至2個月再觀察恢復狀況,也就是說,他最快回到球場可能是8月中到9月的事情了。2

本文從物理治療角度出發,淺談肘韌帶部分損傷及神經壓迫發炎。

 

什麼是「肘韌帶部分損傷及神經壓迫發炎」?


在說明診斷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肘關節的解剖構造。

形成肘關節的骨頭有以下三個:

  • 肱骨(humerus)
  • 橈骨(radius)
  • 尺骨(ulnar)

而這些骨頭之間以韌帶連接,包括:

  • 外側副韌帶(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):連接肱骨與橈骨
  • 尺骨副韌帶(ulnar collteral ligament):連接肱骨與尺骨
  • 環狀韌帶(annular ligament):連接橈骨及尺骨

這些韌帶與肌肉等軟組織會共同維持肘關節的穩定。

其中,尺骨副韌帶由三個部分組成:

  • 前側部分(anterior portion)
  • 後側部分(posterior portion)
  • 斜向部分(oblique portion)

其中,後側部分的尺骨副韌帶與骨頭之間形成的空間被稱為肘隧道(cubital tunnel),尺神經(ulnar nerve)會從這裡通過。

如果位於肘隧道內的尺神經因外力或是軟組織壓迫導致神經發炎,就會造成「肘隧道症候群(cubital tunnel syndrome)」

 

 

什麼原因會造成「肘隧道症候群(cubital tunnel syndrome)」?

肘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周邊神經壓迫性病變,發生率僅次於腕隧道症候群(carpal tunnel syndrome),常見原因有:

  • 需要長時間彎曲手肘的人身上,像是投擲運動員、壁球愛好者、舉重運動員和人力勞動者等,其中又以投擲運動員最為常見
  • 意外導致的肘外翻(cubitus valgus)
  • 過度使用或伸展手肘
  • 沾黏、腫瘤、肌肥大等可能壓迫到尺神經的情況

 

 

肘隧道症候群(cubital tunnel syndrome)會有什麼症狀?

症狀主要與感覺有關:

  • 疼痛(pain)
  • 感覺異常(parasthethia)
  • 感覺過敏(hyperesthethia)
  • 麻木(numbness)

上述這些症狀的範圍大約是在小指及無名指內側。

動作較少受到影響,但也有可能出現手部無力、肌肉不自主收縮等情況,進而導致手部動作笨拙不順暢。

 

肘隧道症候群(cubital tunnel syndrome)該如何治療?

治療方式分成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,原則上優先選擇保守治療,因為手術治療的預後較差且沒有標準處置方式,除非個案有出現肌力減弱或是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,才會考慮進行手術治療。

保守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內容,常搭配使用,並輔以適當的休息及生活方式調整:

  • 注射治療:較常見的有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、葡萄糖注射等。
  • 藥物治療:可分成類固醇及非類固醇2種,以消炎止痛為主。
  • 物理治療:目前主流的保守治療方式。

物理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介入方式:

  • 夾板固定(splinting):用軟墊將手肘固定在微彎(大約20-30度)的姿勢,減少對尺神經的壓力,可選擇只在晚上睡覺時固定。
  • 神經鬆動術(neuromobilization / nerve gliding):如果症狀斷斷續續出現,可考慮進行神經鬆動術。以肘隧道症候群來說,找一面牆壁,將手打直並讓手掌貼在牆壁上,就可以針對尺神經進行鬆動。
  • 儀器治療(modalities):包括電療(electrotherapy)、震波治療(shockwave therapy)、雷射治療(laser therapy)等,可達到消炎、止痛及增進手部功能的效果
  • 徒手治療(manipualtion):將手肘周邊肌肉及軟組織放鬆,可減輕神經壓力,並達到消炎、止痛等效果
  • 運動(exercise):包括伸展運動、肌力訓練及功能性訓練,避免因固定造成的肌力減退及關節僵硬,並促進日常生活功能

 

 

依照目前新聞報導來看,江少慶短時間內仍無法歸隊,希望復原情況一切順利,否則如果接受手術治療,可能今年都沒辦法看到他上場投球了。

 

新衡物理治療所陪伴您一起維護運動的健康

2023/08/22

參考資料

  1. https://tw.sports.yahoo.com/news/%E9%A0%AD%E5%A4%A7%E4%BA%86-%E6%B1%9F%E5%B0%91%E6%85%B6%E6%89%8B%E8%82%98%E9%9F%8C%E5%B8%B6%E6%90%8D%E5%82%B7%E8%A6%81%E4%BC%911-5%E5%88%B02%E5%80%8B%E6%9C%88-%E5%AF%8C%E9%82%A6%E6%82%8D%E5%B0%87%E6%89%BE%E6%9B%BF%E4%BB%A3%E4%BA%BA%E9%81%B8-075809051.html
  2. https://sports.ettoday.net/news/2552065
  3. Neumann, DA. (ed), 2016. 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: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, 3rd ed. Philadelphia, PA, USA: Mosby-Elsevier. [ISBN-10: 0323287530 | ISBN-13: 978-0323287531]
  4. Hertling, D., & Kessler, R. M. (2006). Management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: physical therapy principles and methods. Lippincott Williams & Wilkins.
  5. Buntragulpoontawee M, Chang KV, Vitoonpong T, et al.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mmonly Used Injectates for Ultrasound-Guided Hydrodissection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s: A Systematic Review. Front Pharmacol. 2021;11:621150. Published 2021 Mar 5. doi:10.3389/fphar.2020.621150
  6. Wolny T, Fernández-de-Las Peñas C, Buczek T, Domin M, Granek A, Linek P. The Effects of Phys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ubital Tunnel Syndrome: A Systematic Review. J Clin Med. 2022;11(14):4247. Published 2022 Jul 21. doi:10.3390/jcm11144247
  7. Mezian K, Jačisko J, Kaiser R, et al. Ulnar Neuropathy at the Elbow: From Ultrasound Scanning to Treatment. Front Neurol. 2021;12:661441. Published 2021 May 14. doi:10.3389/fneur.2021.661441

在Facebook分享
在Twitter上分享

【新衡物理治療所】            診所電話:02-2362-3936     診所地址:106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19號1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聯絡信箱:bohilin@hotmail.com /  newbalancept@gmail.com     

【知澄國際健康有限公司】公司電話:02-2935-0792     公司地址:106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19號1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聯絡信箱:zealous@nbptclinic.com.tw

 

知澄國際健康有限公司& 新衡物理治療所 ● 版權所有 2017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