肱骨內上髁病變
(Medial epicondyle tendinopathy)

#撰文/ 吳俊億 物理治療師  

(版權所有,如欲轉載請來信告知)

  肱骨內上髁病變,俗稱『高爾夫球肘』,但是真的只有打高爾夫的人會受此困擾嗎?打棒球、籃球的朋友也很常受此影響,其中以投手、射手為主要族群,那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這麼容易深受其害呢?那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問題吧

∮ 解剖及功能

  肱骨內上髁為我們屈肌肌群的共同附著點(圖一),由橈側(靠大拇指)到尺側(靠小拇指)分別為由旋前圓肌(pronator teres)、橈側腕屈肌(flexor carpi radialis)、掌長肌(palmaris longus)、屈指淺肌(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)、尺側腕屈肌(flexor carpi ulnaris)。
  這些肌肉除了各自的主動動作外;因為我們的手肘慣性會往橈側偏移,也就是所謂的『肘外翻』(ubitus valgus),附著在肱骨內上髁的這些肌肉,同時也負責穩定我們的手肘的功能。

圖一

∮ 受傷機制及症狀

  肱骨內上髁病變主要是因為過度使用造成,即大量使手腕彎曲的動作(例如投籃、傳球);而棒球投手常有類似問題,主要是因為在投球過程中,肘關節內側常需承受過度壓力,當缺乏適度休息時,傷病自然就找上門來了。除了運動場上,現代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手機、鍵盤也是一大受傷原因。
  病變類型的症狀多有固定的發展歷程,可以參考我們先前在阿基里斯肌腱病變的介紹所提及的概念( 連結 )。急性期主要症狀為發炎,若無改善受壓狀態,轉變為慢性病變後,該處軟組織便會逐漸退化。

    ∮ 受傷程度與治療原則

    急性期發炎處理原則為冰敷、輕微使用受傷肌肉,待疼痛進低後進入下一階段。

    亞急性期與慢性期可進行不同程度之徒手治療(a)、運動治療(b、c),例如:

    1. 筋膜放鬆術:針對緊繃肌肉進行放鬆,降低肌肉張力,減少對肱骨內上髁的壓力,優化組織修復環境。
    2. 肌力訓練:強調離心收縮的訓練,增強肌肉對抗外力的能力。
    3. 拉筋:保持肌肉彈性,避免過度緊繃,減少骨髁上之壓力

    每個人狀況大不相同,因此還是要向醫生/物理治療師諮詢,才能根據個人差異做出最適當的判斷及決定。

    ∮ 我能預防嗎?

    1. 腕屈肌拉筋:保持姿勢約30秒鐘,以加強拉筋的效果。
              
    2. 握球運動:透過抓握訓練前臂屈肌肌力。
                 
    3. 前臂旋轉運動:訓練旋前肌群,增強對抗肘外翻的穩定力。
                 

    正確的訓練方式需要治療師監督,協助修正異常動作,針對弱點做出個人化的調整加強,如此才能避免錯誤訓練,減少傷害發生!

    新衡物理治療所陪伴您一起維護運動的健康

    2020/03/31

    在Facebook分享
    在Twitter上分享

    【新衡物理治療所】            診所電話:02-2362-3936     診所地址:106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19號1樓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聯絡信箱:bohilin@hotmail.com /  newbalancept@gmail.com     

    【知澄國際健康有限公司】公司電話:02-2935-0792     公司地址:106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19號1樓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聯絡信箱:zealous@nbptclinic.com.tw

     

    知澄國際健康有限公司& 新衡物理治療所 ● 版權所有 2017

    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