橄欖球的運動傷害     

--怎樣的因素跟傷害的發生有關呢?         

撰文/ 沈乃耘 物理治療師  

(版權所有,如欲轉載請來信告知)

       不同的團體球類運動,各有不同的專業技巧動作,因此受傷的方式都不太一樣,但同一項運動去細看時還能發現許多因素也會影響傷害的發生率,例如選手的專業程度、比賽中的不同階段、選手所在位置等等,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哪些因素會更容易造成橄欖球運動傷害吧!

       這邊先給大家一些先備知識,解釋一下等等後面常會用到的詞哦:

  • 受傷機率: x / 1000 player hours= 每1000小時的打球時間會發生x次傷害
  • 傷害的定義: 超過身體負荷以至於無法維持構造和功能的完整性,需要醫療專業介入或使減少參與橄欖球相關活動的時間

       整體的運動傷害發生率在業餘選手(大專以上)為46.8 / 1000 player hours,比一些運動高,如足球、籃球;和其他碰撞機會較多的運動相當,如冰上曲棍球、美式足球(Yeomans C與Kenny IC等人於2018年指出)。

 

(一) 選手專業程度:

       受傷發生率 職業選手: 81 / 1000 player hours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>業餘選手: 46.8 / 1000 player hours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>青少年選手: 26.7 / 1000 player hours

       可能因技巧與程度較好的選手,相較於較低階的選手,訓練強度和比賽的激烈程度通常高,且通常選手體型會較大、肌肉爆發力也較強,另外在比賽規則方面,業餘者會盡量降低衝撞的強度,因此造成碰撞時的力道不同。

 

(二) 造成受傷的活動:

 1. Scrum (列陣爭球,如右圖一)相關的傷害在 近年來減少,因為原本此活動的傷害發生率較高,在英、法等國家就據此採取了傷害預防措施,例如:

  • 教導正確的姿勢與技巧
  • 教導裁判如何更有效率地判斷球權
  • 對教練強制衛教
  • 規則的改變
    • 職業比賽從2013年開始規定蹲伏(crouch)後要先搭對手的肩膀(bind)才能開始互推(set)以減少撞擊距離
    • 非職業比賽則會限制互推的距離

2. open play (球在地上時雙方搶球權)相關的傷害反而有增加的趨勢。

3. 碰撞造成的傷害佔48~80%,若依比賽階段區分,受傷比例

   最高tackle (擒抱,如下圖二)佔整體傷害40~48%,次高者為ruck (擒抱後爭球權,如下圖三)

   執行tackle的傷害發生率又比tackle(=持球者=ball carrier)高,分別9和12.2 / 1000 player hours

  • 同樣tackle的動作,發現職業選手相較於年輕選手會用更多的肩膀動作,因此其中受傷的機制也有所不同:
    1. 若用較遠端的手臂去阻擋衝擊,對肩關節附近的軟組織拉扯較大,較容易產生韌帶撕裂
    2. 若用較近端的肩膀阻擋衝擊,肩頸附近的肌肉會需要瞬間出力,較容易造成肌肉拉傷

 

※若受傷後沒適當休息而繼續打球,同賽季中會有46%更高的機率再受傷,而休息不是只有靜靜地等待,最好經專業的醫療人員檢查並給予建議,同時繼續輕量的體能訓練以確保肌力與心肺耐力不會快速退化。

 

(三) 受傷選手的團隊位置:

       前鋒的體重較重、負責短距離突破、推擠衝撞,後衛則站在較後排位置、用跑的突破;前鋒相較於後衛的受傷發生率更高,分別為22.8和18.1 / 1000 player hours,可能是因為前鋒碰撞的機會與嚴重度都較後衛高。

(四) 選手受傷部位:

       膝關節最常見(3.8 / 1000 player hours),其次為肩膀及大腿(均為3.1 / 1000 player hours),另外一篇依上下肢區分的文獻則指出下肢受傷發生率比上肢高(Roberts SP與Trewartha G等人於2013年指出),其他部位的排序如下圖四。

(五) 受傷型式:

       韌帶扭傷(sprain)最常見(6.3 / 1000 player hours),其次為肌肉拉傷(strain) (4.6 / 1000 player hours),其他受傷型式的排序如下圖五。


        
至於這些狀況又是如何造成傷害、造成甚麼樣的傷害呢? 下一篇我們會再介紹受傷的機制,大家敬請期待~ 

 

參考資料:

  1. Yeomans C, Kenny IC, Cahalan R, et al. The Incidence of Injury in Amateur Male Rugby Union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 Sports Med. 2018;48(4):837–848.
  2. Roberts SP, Trewartha G, England M, Shaddick G, Stokes KA. Epidemiology of time-loss injuries in English community-level rugby union. BMJ Open. 2013;3(11):e003998.

 

新衡物理治療所 關心您

【新衡物理治療所】            診所電話:02-2362-3936     診所地址:106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19號1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聯絡信箱:bohilin@hotmail.com /  newbalancept@gmail.com     

【知澄國際健康有限公司】公司電話:02-2935-0792     公司地址:106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52巷19號1樓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聯絡信箱:zealous@nbptclinic.com.tw

 

知澄國際健康有限公司& 新衡物理治療所 ● 版權所有 2017

載入中...